首页 组织机构 学术研究 学术评价 学术交流 成果转化 证书查询 表格下载
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科技政策
科技政策 |
科技政策
科技政策
栏目热点
1. 科学技术部令第21号 人类遗..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
3. 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门关于印发《..
4. 关于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
5. 科技部负责同志解读《关于进一..
6.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
7.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
站长推荐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
3.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
4. 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门关于印发《..
5. 科学技术部令第21号 人类遗..
6. 关于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
7. 科技部负责同志解读《关于进一..
科技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政策 > 详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 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5/16/2025  浏览次数:22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

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字〔2025〕4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5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

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山东省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更好运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度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智慧政务等应用场景,培育新产业、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高地,突出创新驱动、场景牵引,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紧密协同、重点突破与全面推广有机结合,聚焦提速产业转型、提振市场消费、提升政务服务,加快推动大模型示范应用,构建形成富有特色、彰显优势、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培育20个服务垂直行业的基础级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50个以上可复制推广的标杆应用场景,推出100个以上融合示范典型案例;重点行业智能化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全要素生产率和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应用场景广泛普及,新型消费规模快速壮大,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实现新跃升;政务服务体系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泛在可及,服务效能和水平大幅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加速赋能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1.人工智能+化工。(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应用场景。围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推动生产过程全链条智能控制,优化生产工艺、用能参数,加快垂直大模型在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中的推广,提升生产研发效率、产品质量和能源利用水平。构建智能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全方位实时监控。加快推进智能化碳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提升环保治理效率和精准度。支持建设智能管理、智慧办公管控中心,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2)发展目标。2025年,推动化工产业链领航链主企业和2家化工园区提升数智化水平,推广重点模型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到2027年,推动化工产业链重点链主企业和5家化工园区实现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化工”创新示范标杆。

(3)重点模型。盘古大模型;知业大模型;天智工业大模型;超算灵犀化工行业大模型;国工智能化工大模型。

2.人工智能+铝业。(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应用场景。支持企业整合产业链全域数据资源,加快形成铝产业数据仓和知识语料库供给体系。探索建设“新材料(轻量化铝)产业大脑”,以“产业大脑+大模型”重构铝业数智底座。攻克电流效率提升、铝合金强度突破、智慧服务等关键技术,重点打造智能车间、全程质量管理、新材料研发、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仓储等典型场景,推动“工艺优化—设备运维—能效管理”全链条智能化。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年底,重点打造新材料智慧铝电解工厂,争取达到行业适用及全面推广标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人工智能+铝业”整体解决方案。到2027年,将智慧铝电解工厂推广至3家以上。

(3)重点模型。智铝AI&L大模型;“坤安”大模型;绿铝云慧鉴。

3.人工智能+钢铁。(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应用场景。聚焦做强日—临、莱—泰两大精品钢产业基地,推动全流程钢铁生产智能化监控,建设数字孪生工厂,重点推进冶金物料识别、钢水无人化运输、冶炼设备诊断等应用场景,提升生产效率。强化人工智能与氢冶金、碳捕集等技术融合,全面优化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等高耗能高排放环节生产工艺、物料配比、能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2)发展目标。2025年,打造2家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钢铁企业,钢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高端产品占比达到50%。到2027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钢铁产能占比超过50%,钢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高端产品占比达到60%。

(3)重点模型。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盘古大模型;冶金流程优化大模型。

4.人工智能+矿山开采。(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厅、省能源局)

(1)应用场景。加快构建覆盖地质勘探、智能开采、安全可控的矿山行业通用数据集,夯实矿山智能化转型数据支撑。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聚焦智能探矿、无人化作业、无人装备集群调度、矿井多灾种预警等重点方向,突破隐伏矿体识别、L4级无人驾驶、突水透水预警等核心技术,形成“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矿山模式样板。

(2)发展目标。2025年,煤炭智能化开采产量占比达到90%以上,打造10座标杆智能化矿山;非煤地下矿山关键系统自动化率100%,人员定位、通信联络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关键地点全覆盖。到2027年,煤炭智能化开采产量占比达到95%以上,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超过50%;正常生产非煤地下矿山完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和视频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建设,实现全省监测预警系统联网。

(3)重点模型。盘古矿山大模型;“地知”大模型;煤科卫士大模型。

5.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高精度运动控制、动态场景语义理解、多任务自主规划等场景;工业母机领域重点发展高精度加工参数自适应调节、复杂零件工艺智能生成与缺陷检测等场景;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全周期寿命预测、充电网络动态调度等场景;工程机械领域重点发展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能效与碳排放动态优化等场景;无人机领域重点发展高精度定位导航、复杂环境动态避障、超视距通信链路优化等场景。

(2)发展目标。2025年,重点高端装备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占比超过30%、应用智能决策模型覆盖率超过50%。到2027年,重点高端装备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占比超过50%、应用智能决策模型覆盖率超过70%。

(3)重点模型。知业大模型;天智工业大模型;智匠·工业大模型。

6.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应用场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临床试验等新药研发进程。整合药物化合物库、临床试验数据、多组学信息等跨领域资源,构建系统化生物医药数据库,搭建安全可信的数据协作平台。围绕药物靶点发现、药物分子及合成路线设计与优化、药物活性和毒性预测等场景,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2)发展目标。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药研发的项目占比超过30%,覆盖小分子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细胞治疗产品等重点领域。到2027年,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的新药研发项目一期临床研究成功率超过50%,二期临床研究成功率超过30%。

(3)重点模型。海若医疗大模型;北方健康大模型;扁仓中医大模型。

(二)培育生活领域新型消费热点。

7.人工智能+家居。(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1)应用场景。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设备与家庭服务机器人,开展个性化推荐、多模态交互、场景生成等应用示范。制定智能家居标准体系,促进智能家居产品类型和品牌间相互兼容,推广全屋智能生态系统。依托龙头企业,推进智能场景化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示范应用,引导消费者增强对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接受度。

(2)发展目标。用足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025年,限额以上智能家电零售额增长20%以上,智能家居市场人工智能技术整体渗透率达到50%左右。到2027年,智能家居市场人工智能技术整体渗透率达到70%左右。

(3)重点模型。智慧家庭大模型;星海大模型;“美言”大模型。

8.人工智能+出行。(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

(1)应用场景。布局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停车场、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机场,加快开展无人配送、无人出租、智慧公交等应用场景,全面推进“出行即服务”(MaaS)模式;依托无人驾驶头部企业,开展全省域城市末端无人配送、烟台市全场景无人驾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打造智慧出行山东特色品牌和全国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

(2)发展目标。2025年,全省智慧高速通车里程超过300公里,部署运行1500辆低速无人配送车。到2027年,智慧高速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全省部署运行1.5万辆以上低速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渗透率超50%。

(3)重点模型。Apollo自动驾驶视觉大模型(VTA);鸿蒙智行大模型;绝影多模态大模型。

9.人工智能+医疗。(牵头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1)应用场景。依托区域医疗中心和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建立高质量医疗数据标注库和医疗大模型训练可信空间。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智能辅助诊断、智能影像识别等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医院、智能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创新构建“人机协同”医疗服务范式,以智能分诊、交互式问诊、处方智能审核、用药风险预警为核心场景,打造从院前精准导引到院后居家监护的全流程智能化闭环服务体系。

(2)发展目标。2025年,重点打造5个左右数字诊疗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50家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医疗康养骨干企业。到2027年,培育形成10个左右百亿级智慧康养特色产业基地。

(3)重点模型。海若医疗大模型;灵医大模型;华佗GPT-II;神农中医药大模型。

10.人工智能+文旅。(牵头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

(1)应用场景。融合VR/AR/MR技术构建多模态交互系统,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儒家文化、齐文化等传统文化礼仪场景,实现文化遗产从静态展示向活态传承质变升级。实施“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加强“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平台建设,以泰山、崂山、曲阜三孔等知名景区为重点,引入人工智能导览、智能售票、人流监控等技术,提升游客浸入式旅游体验。

(2)发展目标。2025年,文化数字化融合示范基地达到10家左右,人工智能技术在旅游领域应用推广取得重要进展。到2027年,可穿戴文化设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数字动漫、数字出版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3)重点模型。“携程问道”;“程心”大模型;“观澜”大模型。

(三)打造智能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体系。

11.人工智能+数字政务服务。(牵头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

(1)应用场景。打造政务服务“智能客服”应用场景,提升咨询、查询等服务效率和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打造12345热线智能办理助手,集成机器人应答、辅助填单、智能分类、智能转派等功能,提高市民诉求解决效率。打造“鲁惠通”政策精准推送应用场景。打造“数字机关”智能助手,建设公文智能写作、政策文件智能检索等共性功能,提高机关办公效率。

(2)发展目标。2025年,在政务服务、数字机关领域,搭建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8个以上的市开展试点。到2027年,搭建2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3)重点模型。DeepSeek开源大模型;海若大模型;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通义千问大模型。

12.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服务。(牵头单位: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大数据局,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

(1)应用场景。推动城市乡村治理智能化,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管理、基层治理、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等领域提供智能服务。深化“齐鲁智脑+领域大脑+城市大脑”支撑体系建设,引入社会数据资源,结合物联感知、卫星遥感等公共数据资源,加强智能化分析应用,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发展目标。2025年,搭建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8个以上的市或县(市、区)开展试点应用。到2027年,“齐鲁智脑+领域大脑+城市大脑”支撑体系全面加强,搭建2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3)重点模型。DeepSeek开源大模型;海若大模型;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通义千问大模型。

13.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服务。(牵头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应急厅、省大数据局)

(1)应用场景。汇聚公安、应急、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数据,建立公共安全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智能安防监控、犯罪分析、嫌疑人追踪等应用,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处置智慧化水平;推进网络攻击检测、恶意软件分析、数据泄露防护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突发事件智能预警、风险评估和指挥调度。

(2)发展目标。2025年,在公共安全重点领域搭建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8个以上的市开展试点。到2027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高质量数据集,搭建2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3)重点模型。DeepSeek开源大模型;海若大模型;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通义千问大模型。

三、保障措施

各级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工作,研究重要事项,解决重大问题,推动一批重点应用场景、重大工程项目落地。相关部门要细化行动方案,针对13个重点领域,逐一制定“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分解任务目标,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加强省市联动、区域协同、政企协作,凝聚形成工作合力。统筹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构建各方共同参与、技管结合、分工协作的治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案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上一条: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 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友情链接: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业务主管: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维护更新: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十路20637号112办公室;电话:0531-82078787 82078789
邮箱:sd_sde@163.com
鲁ICP备2024122765号